感悟,总是来的这么迅猛。
——————-分割线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
前几日小勺同志发了一张某上财无敌女在国外拍的照片,让我顿时陷入到无比的失落当中。开朗,活泼,大方,文艺,现代,我实在找不出什么词汇来形容我的这位初中同学了。她是那么的有感召力,那么的有时代感,那么的让我汗颜。
我从不提起自己学校的名字,我忌讳它,好像它就是“伏地魔”,一个不能说出的名字。
几个月来原本沉浸其中的小环境顿时如垃圾堆般让我唾弃。
——————-分割线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
然而,今天,大一宣讲会,看到这些稚嫩的面孔,我彻底来了热情。
我深深地记得当年我大一时某老师的某讲座对我产生的意义。
演讲的稿子我准备了很久。在这个阶段,能让我放下繁重的复习任务的,也只有它了。
我想到这是一个输出价值观的好机会。(可能吧的JasonNg在09年里整整输出了一年的价值观,有多少人因此而了解了censorship。)
我罗列了那一坨听起来骇人的冗长前缀来介绍自己,我知道只有这样才能吸引这帮孩子的注意力。我回顾了三年以来的种种经历,以时间线为序一一铺开。最后,引用乔帮主的名言,”connect the dots”,小小的完成总结。
掌声过后,当老师以为要结束之时,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才刚刚开始。
这是一段私自的附加。我当然记得老师的嘱托:发言不要超过五分钟。但是短短五分钟又能讲明什么道理呢?
附加开始。
首先,作为垃圾学校的工科学生,要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。追求的是真才实学,是踏实,是认真,不是嘴皮子,不是那些浮夸的表象。我们可能没法成为一名科学家,但是可以成为一名严谨、理性,富有激情与创造力,用产品来改变世界的工程师。
然后,眼界一定要放宽。不要仅仅看到周边的人在做什么。要知道计算机名校在软硬件方面的种种优势,要知道同龄人的他们在另外一个平行世界做着什么。没有条件,就要自己创造条件。多跑图书馆,或者主动找曾哥去实验室,多用网络自我主动学习。
最后,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,要清楚地认识互联网。它不应只是那个小小的中文世界,你要看到互联网的前沿。
利用Google,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获取不加人为干扰的海量信息,用Google的各种服务打造个人信息化平台;
利用Twitter,使自己时时置身于即时的信息世界之中,对这个世界的方方面面有更多的认识,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判断力;
利用SourceForge,体会开源的力量;
利用Facebook,感受社交网络的到来。
反观国内,
工信部为何会推出绿坝软件?
第一家微博网站饭否为何于09年7月5日被关闭,而至今尚未恢复?
腾讯和360为何要展开一场抢夺用户的桌面的大战?其根源在与企业道德的沦丧,还是国家管理制度的缺陷?
关注IT业界动态,形成对行业的全面认识。这就是你的娱乐八卦信息。从点滴做起,培养你对行业的热爱。
——————-分割线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
由于没有话筒,又是大教室,为了能让每一个人听见,我站在同学们中间。
出于紧张,我没有目视任何一个人,目光始终在他们的头顶扫来扫去。
余光里我发现某个女生在记笔记,天哪,她竟写了那么多行。
这是一群爱学的孩子,这是一股新生力量。他们的大学才刚刚开始。能为你们谈谈我的体会,深感荣幸。
他们中在座的
或许有人明天就会去实验室找曾哥吧?
或许有人也打算去查查什么是cisco了吧?
或许有人会从此认识Google,逐渐被她的美而吸引
或许有人会去注册Twitter和Facebook,然后发现“此网页无法访问”。那么,然后呢?
或许当中没有一个人会那么做。但他们多少会对这样一个人产生印象,一个语速疾快,面红耳赤,罗列了骇人冗长前缀的大四学长。
——————-分割线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
我始终佩服那些感觉在微博或者其他地方亮明自己身份的母校同仁。
你们自信,你们乐观,前进的道路上你们无所畏惧。
你们没有那么多累积的历史包袱,你们需要的就是做最好的自己。
我,向你们学习。
强大的内心,致敬。
PS:
第一个发言的我明显给后面的同学带来了种种压力
相比周五那次彩排,我说出了更多的内容,这似乎也直接导致了大家的某种“跟风”
某两位团支书的发言中貌似没有提到那五彩缤纷绚烂无比的“团日活动”(也可能是我没有听见吧)
开始有同学像我一样指出我们与其他专业学生应该具有的不同品质,她“鄙视”经管类专业的“煽动性言论”竟迎来的大一同学的热烈掌声
开始有同学在自己的演讲中提到我的名字,似乎我的存在及率先发言让她丧失了某种本有的底气与优越感
当然,每个人也备受启发,如我这般的,不顾老师再三叮嘱的,华丽的,超时了
同志们,加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