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到了周五,开学两周了。写点儿什么吧。
自习室
这周一,我搬到了B教六楼,两年半了总算有了个固定的自习室。
“什么,B教还有六楼?”以前我也是不知道的。为了给考研的学生提供一个固定的场所,学校开放了A教和B教的“两个六楼”,其实就是两个教室。以前那里大门紧锁,我总以为那是通向楼顶的入口,没想到那还是间屋子。屋子里都是最原始的分立的木头桌椅,洋灰地面上尽是尘土。最要命的是门。那是一扇年久失修的门,总是吱吱的响个不停,而这教室里总有人进进出出,或者上厕所,或者打电话,或者去吃饭,或者……因此,那扇门就从早到晚响个不停。而我的地方离门很近。。
最后要说明的是,其实那教室的桌椅早被人占满了,我是从一个在学生会的同学那里弄了一套桌椅搬了进去。再次感谢下~
关于曾哥
此“曾哥”是男性,此“曾哥”非彼曾哥。
顾名思义,曾哥姓曾,是我校一位颇有名气的教师。很多学生都怕他,他的课没人敢逃,场场爆满,当然还有一些外班的学生前来蹭课。有人说曾哥学识广博,有人说曾哥教课有方。说的都没错。在我看来,他最大的特点就是:能说。
今天课上曾哥问了这样一道题:“最大寻址空间和最大存储容量的关系是什么?”
这答案貌似很显然嘛……
第一个同学回答:“最大存储容量小于等于最大寻址空间。”
曾哥说不对。又问了很多学生,得到的答案都是这个,都不对……
后来又问我,我的答案和别人一样。但是为了避免被数落一阵,我猜测了一下可能的他心中的正确答案:
”最大存储容量等于最大寻址空间乘以编址单位……???“(注:问号为心中所想,我说出的不是疑问句)
就这么着,我答对了。
我想,这就是个说法问题,或者说咬文嚼字。32位地址线寻址空间是4G?嗯。是4GB?嗯。我们这么说,也这么想。但老师的意思是,寻址空间是4G个地址单位,它的单位是“个”,如果你按字节编址,那最大存储空间就是4GB。如果你按位编址,那结果就是4GB的八分之一。曾哥总想让学生说出他心中要说的话,只要有一点不同就是你答得不对。
但是,这两个概念真的就分得那么清楚吗?
新浪微博
你骂它的敏感词屏蔽也好,批评它功能过于花哨也好,你不得不承认:新浪微博在不断壮大。我有好几个高中同学都跑到了它上面。内容的多样性,朋友的亲和力,这无疑增大了它对我的吸引力。新浪是大众,twitter是小众。暂且把围脖当做免费短信来用吧。
复习
一周来断断续续复习着高数,进度缓慢让我汗颜,因为我总走神。
我总觉得复习有种神奇的效果。一些以前感觉比较困难的东西现在看着轻松多了,即使这么长时间没有碰过数学题,但拿到一道题的感觉是那样的熟悉与亲切,而不是毫无感觉的抓狂。记得高中时复习物理也是这样,一些高一时搞不懂的力学题,到了高三,虽然长时间没有接触,但没有人教自己竟都会了。我喜欢这种“神奇”的感觉。
旁边有位姑娘的《高数上》已经翻了一多半,对面还有个小伙子已经看起了政治。。
淡定吧。提高效率,甩掉包袱,不要被别人牵着鼻子走,要有自己的韵律和节奏。
现代启示录
在DFB同学的推荐下我打算看看这部电影。嗯,就是现在了……
–EOF–
复习并技术着……
技术粗糙。谈不上技术。。